選擇語言

正確的加密貨幣ASIC定價:礦工是否支付過高成本?

運用金融選擇權理論分析加密貨幣挖礦硬體定價,論證波動性如何提升ASIC價值,並揭示現行定價方法創造的套利機會。
hashratecurrency.com | PDF Size: 0.6 MB
評分: 4.5/5
您的評分
您已經為此文檔評過分
PDF文檔封面 - 正確的加密貨幣ASIC定價:礦工是否支付過高成本?

目錄

1 導論

採用工作量證明(PoW)共識機制的加密貨幣挖礦,依賴ASIC等專用硬體來維護網路安全。礦工獲得加密貨幣獎勵,但需以法幣支付開銷,形成複雜的金融動態。傳統定價方法如算力價格(hashprice)未能充分考量挖礦作業的內在風險與金融選擇權本質。

2 挖礦作為金融選擇權

2.1 選擇權框架

加密貨幣挖礦實質上是一組金融選擇權的組合,每個選擇權在執行時可將電力轉換為代幣。此框架解釋了為何傳統定價方法會低估硬體價值。

2.2 數學公式

選擇權價值可透過修正的Black-Scholes方程建模,納入挖礦專屬參數:

$V(S,t) = S\Phi(d_1) - Ke^{-r(T-t)}\Phi(d_2)$

其中$S$為加密貨幣價格,$K$為電力成本,$\Phi$為累積分佈函數。

3 ASIC定價方法論

3.1 無套利定價

我們的方法論證實,任何偏離選擇權基礎定價的價格都會創造套利機會。正確的定價必須考量挖礦作業中嵌入的選擇權特性。

3.2 波動性影響

與傳統認知相反,加密貨幣波動性越高,ASIC價值反而提升而非降低。此反直覺結果源自挖礦獎勵的選擇權本質。

4 實驗結果

4.1 與傳統方法比較

相較於我們的選擇權基礎方法,傳統算力價格計算持續低估ASIC硬體價值達15-40%。此差異在波動性較高時期更為顯著。

4.2 投資組合複製

我們建構了使用債券與直接加密貨幣部位來複製挖礦收益的投資組合。這些組合在歷史上表現優於實際挖礦,證實了硬體定價錯誤。

5 技術實作

5.1 程式碼範例

def asic_option_price(hash_rate, electricity_cost, volatility, time_horizon):
    """Calculate ASIC price using options framework"""
    d1 = (np.log(current_price/strike_price) + 
          (risk_free_rate + 0.5*volatility**2)*time_horizon) / 
          (volatility*np.sqrt(time_horizon))
    d2 = d1 - volatility*np.sqrt(time_horizon)
    option_value = current_price*norm.cdf(d1) - 
                   strike_price*np.exp(-risk_free_rate*time_horizon)*norm.cdf(d2)
    return option_value * hash_rate

5.2 數學模型

完整定價模型採用隨機微積分方法,納入網路難度調整、硬體效率衰減及電力價格波動等因素。

6 未來應用

選擇權基礎定價框架能實現更精準的ASIC估值、改善挖礦作業的風險管理,並提升區塊鏈網路的安全分析。未來應用包括挖礦合約的衍生性商品市場與改進的投資決策工具。

7 原創分析

本研究透過金融選擇權理論的視角,從根本上重新架構了加密貨幣挖礦經濟學,提出挑戰傳統挖礦硬體估值實踐的關鍵見解。作者證明,傳統算力價格指標因假設加密貨幣匯率恆定,未能考量挖礦作業中嵌入的選擇權特性,系統性地低估了ASIC硬體價值。此疏忽創造了顯著的套利機會,其投資組合複製實驗中,債券與幣種交易策略持續超越實際挖礦收益的結果即為明證。

本論文最反直覺的發現——波動性增加反而提升而非削弱ASIC價值——直接與主流挖礦認知相悖,卻完全符合選擇權定價理論,即標的資產波動性越高,選擇權權利金隨之增加。此洞見對區塊鏈安全具有深遠影響,因它暗示加密貨幣波動性降低可能引發礦工撤離,進而危及網路完整性。研究方法論汲取自成熟的金融衍生性商品文獻,特別是Black-Scholes-Merton框架,同時調整適用於加密貨幣挖礦的獨特特性,即礦工持有可持續將電力轉換為代幣的美式選擇權。

相較於傳統電腦科學對挖礦經濟學的取徑,此金融工程視角對觀察到的市場現象提供了更優越的解釋力。這項工作連結了更廣泛的加密貨幣研究,如CycleGAN論文展示的領域適應技術,顯示金融數學如何有效轉譯至區塊鏈情境。隨著挖礦邁向工業級規模作業,此選擇權基礎定價模型為風險管理與資本配置提供了必要工具,可能影響從硬體製造決策到區塊鏈協定設計等各個層面。未來研究可將此框架延伸至權益證明系統與去中心化金融應用,建立統一的加密貨幣投資估值方法論。

8 參考文獻

  1. Yaish, A., & Zohar, A. (2023). Correct Cryptocurrency ASIC Pricing: Are Miners Overpaying? AFT 2023.
  2. Black, F., & Scholes, M. (1973). The Pricing of Options and Corporate Liabilities.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3. Nakamoto, S. (2008). 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
  4. Zhu, J.-Y., et al. (2017). Unpaired Image-to-Image Translation using Cycle-Consistent Adversarial Networks. ICCV 2017.
  5. Easley, D., et al. (2019). From Mining to Markets: The Evolution of Bitcoin Transaction Fees.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